采用“無設備、無動力、無能耗、無藥劑、無耗材、無維護”的小型人工景觀濕地,利用人工基質、定向選擇和培育功能微生物及馴化過凈水植物,針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和排放特點,通過填料、植物與微生物耦合作用,生活廢水經過填料吸附過濾、微生物多次生物轉化與降解、植物吸收轉化實現(xiàn)村民日常生活污水的就地處理,出水水質可達地表水三類水體水質。該技術適用于較為分散的農村家庭、污水量較小的農家樂(<5m3/d)。
該技術已在遵義市桐梓茅石鎮(zhèn)的避暑山莊、白云區(qū)北郊水庫人工濕地工程成功應用。處理前的污水呈現(xiàn)灰黑色,經過人工濕地處理后污水濁度降低、黑色褪去、變?yōu)闊o色且透明。即使在周遭萬木凋零的嚴寒冬季,系統(tǒng)表面冬綠植物也使系統(tǒng)正常運行,凈化后的水質依然能達到污水綜合排放一級A標準,特有工藝使得污水凈化過程中無臭味無蚊蠅滋生。